
世事多變,當我們看過《魯賓孫漂流記》之后,估計也會羨慕他在島上漂流的生活吧,那么如何才能在海上遇難后更好的讓自己生存下來呢?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:
海上求生須知
- 自我保衛(wèi):盡量降低惡劣環(huán)境的影響,注意裸身的危害。
- 位置:盡力弄清自己的方位,設計獲取營救的最佳途徑。
- 飲水供應:估計飲水狀況,立即進行計劃,實行定量供應,開始收集雨水。
- 食物:除非有足夠的飲水,否則不可進食。定量供應食物,安全加以儲備,盡可能補充。
自我保護
即使孤身一人,也應堅持每天記航海日志,這有助于心境緩和、認清周邊形勢。首先記錄幸存人員姓名、事故發(fā)生地點、日期及時間、天氣條件,記錄打撈的物品和每天的景色以及周圍環(huán)境。
寒冷氣候中
如果氣溫低,海水冰冷,最重要的當然是脫離水面。吹來的海水會使你更覺得寒冷,特別在渾身濕透時。保持船只或橡皮筏干燥,舀出船中積水,盡力尋找一切材料,趕造一個遮篷,阻擋濺進的海水。
將潮濕的衣服弄干,如沒有干燥的衣服可穿,就把濕衣服擰干,然后披在后背。蜷縮身體保持體溫,用可能的物品包裹身體,如降落傘、帆布。如果遇難者人數(shù)較多,大家擁擠在一起可保暖,防止肌肉或關節(jié)僵硬,保持血液流通。適度活動身體,如伸腰、繞動手臂。注意不能劇烈或突然運動,以免木筏或小船失去平衡。
現(xiàn)在多數(shù)橡皮筏建有遮棚,如果沒有,可臨時趕制一個防風防水籬,防止水花飛濺或波浪沖入。完好的船體“護墻”和足夠的保暖衣物以及適量的運動能抵御凍傷的危險。
炎熱氣候中
氣候炎熱時雖然多余的衣服要脫去,但身上還是應該有所遮蔽。強烈陽光下,即使裸體也要使頭部和頸部得到覆蓋,以防止中暑或曬傷發(fā)生?芍谱骱喴鬃o目鏡保護眼睛,使其免受強光傷害。
將衣服用水浸濕。白天穿著潮濕的衣服有助降溫,但夜晚氣溫下降,較為寒冷,衣服一定要徹底干燥--記住,熱帶區(qū)域夜幕會來得很快。另外,身體過長時間沾水容易使皮膚發(fā)生潰瘍。氣溫過高時,將橡皮筏內(nèi)的空氣放出一些,因為空氣遇熱膨脹--只需擰松閥門。晚間天冷時,重新充氣。
注意:在一群人中,輪流安排監(jiān)視者,時觀察周圍的情況,不能松懈,即使是夜晚。每人每次監(jiān)視的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疲乏困倦,注意力不集中。每天每人分配多次監(jiān)視要比一個人長時間監(jiān)視效果更好。
監(jiān)視的任務很多很雜,包括:留心過往的船舶、飛機、陸地出現(xiàn)跡象以及海藻、魚群、島嶼、殘骸,同時檢查橡皮筏是否有漏氣或擦傷情況.
海上信號與救援
如果能斷定自己就位于常規(guī)航道上或航道附近,就保持自己的位置,堅持72小時,并發(fā)出求救信號。
【去留的決定性因素】
1、船舶、飛機失事之前求援信號發(fā)出的數(shù)量。
2、營救人員知道你的位置嗎?你自己知道位置嗎?
3、天氣情況適合于海上救援行動嗎?
4、其他船舶、飛機會經(jīng)過此地嗎?
5、食物與飲水儲備還能持續(xù)多少天?
如果不存在這樣的機會,就不要浪費時間守株待兔,特別是陸地就在附近或在順風向處。如陸地仍相當遙遠,則到最近航線上,順著航線向前漂流。
可使木筏隨風或隨著洋流漂流,雖然洋流的速度每天很少超過9-13公里。根據(jù)不同的目的,制作海錨或船帆。
用槳作為舵,如風向與選擇的方向反,拋出海錨維持自己的位置。
利用海風
給橡皮筏充足氣,高高坐在船上?芍谱饕粋簡易船帆,抓住帆底,如果一陣大風過來,可隨時放松,不致使救生筏翻倒。
航海健康問題
對于海上求生者來說,最大的危險來自于不穿衣服以及嚴重的脫水,而一旦暈船更會使脫水加劇。
便秘或難以下尿或者排尿過于集中,在嚴酷的環(huán)境中都相當不正常,要小心對待。不能刺破或擠壓皮膚上生起的癤子和青腫塊,用咸澀的海水小心使身上濕潤,但不可以太頻繁。如果身上有潰瘍,就不能往身上灑海水。
海上光線很強,為防止眼睛刺傷,可戴上面罩。若是由于強光引發(fā)了潰瘍眼,取一塊布片在海水中浸濕,然后在眼睛上綁好,放松眼睛,但時間不能過長,以免引發(fā)皮膚潰瘍。
小船或橡皮筏如果長期沒有遮護,船中可能到處積水,腳部不得不長期浸泡在海水中,這是相當麻煩的問題。適度的運動有助于保護雙腳、防止凍傷。赤身裸體相當危險,休息時,要蓋好身體,在觀察時,輕微運動四肢。
海面起伏劇烈時將海錨從船頭放出,使船只總是順著風勢以防傾覆;在船上盡量把身體放松,不要坐在船邊、站在船上,更不要突然運動;如果有數(shù)個救生船或橡皮船,把它們連在一起。
|